BEN guo
欧洲小偷新认知,不要偷中国人,会一直被追
33 丨2天前
南欧小偷一直很猖獗,很多外地游客被偷。每隔几个月,你都能刷到哪位中国游客又在欧洲反杀小偷的视频。稳到有网友调侃,小偷都该发个声明:求求你们别再追我了,我再也不偷中国人了。
听起来像段子,但越想越讽刺。
前一段时间,中国女子在地铁追贼并送锦旗这件事,在意大利的热搜上挂了好几天。几个中国女性于米兰地铁遭遇偷窃事件,居然敢在现场追贼,一直追到地铁全线陪跑。最后还是借助警察的围堵才将贼按住。
更戏剧的是,事后她们还送了一面锦旗。
意大利警察局那边激动到不行,说他们从来没收到过这么实在的荣誉,直接挂在地铁站展示。就这一个小插曲,居然换来了地铁增派人手,附近治安都跟着提升了。
我也纳闷:欧洲怎么就成了偷儿的天堂?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申根协议本是为了便利游客和贸易,但对于流窜型盗贼,简直是太好了,26国之间形同虚设的边境线。(申根协议是取消各成员国之间边境,自由通行,无限期居住,现共有成员国29个)
法律在这类情况下,也难以给予实质的帮助。根据《欧洲刑事司法网》所提供的数据,许多国家皆设有一定的起诉金额下限。
以法国为例,倘若盗窃金额不超出300欧元,一般不会被立案予以处理。警方实际上存在难处,一经查证得知是惯犯,将其释放之后又继续行窃,这种没有尽头的循环,使得执法人员普遍心生无奈,其态度也渐渐转为能避开就避开。
偷的多是外地人,偷的对象也是游客。你想象一下:一个罗马警察,对着一个东欧惯犯偷了一个亚洲游客的钱包,干也不是,不干也不是。这不是他家门口的麻烦,却得他来擦屁股。
于是大家都装作没看到。谁倒霉谁自认倒霉。
但问题是,中国人不装。
最典型的那段视频:一中国男子背包被偷,转头就猛追,小偷还没跑出十米就被一个飞扑扑倒在地。他稳稳压着对方不动弹,一句话没说,直到警察赶来。
结果小偷第一句话居然是:谢谢警察,你们来救我了。
真不是段子,这是西班牙警方公布的真实视频素材。
还有个事,发生在法国巴黎。一名男游客,被小偷盯上,对方靠近他的腰包,那一刻他直接锁喉将其控制。目击者都愣住了,以为这是一场便衣警察在执法。结果事后才得知,人家就是普通的中国游客。
你说这些是不是个例?当然不是。
演员孙坚在五一期间也发微博控诉,说自己三天被偷两次。评论区还有粉丝反问他是不是在卖惨。他只能无奈回复:如果你来巴塞罗那,我劝你手机拿稳。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小偷特别爱挑东亚人下手?
•东亚游客消费力强,背的包值钱,拿的手机新
•多数东亚国家治安较好,国民对街头犯罪警觉性低
•更关键的是,小偷们普遍认为东亚人不闹事
在欧洲街头,习惯性息事宁人是个吃亏的标签。一旦你表现出破财免灾的态度,小偷就会觉得你是好欺负的目标。你越忍让他们下次越放肆。
但这一套,现在不好使了。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躲着。他们不是去打架,也不是去逞英雄,只是不再默认被偷是欧洲旅行的仪式感之一。
哪怕追不上,也要让对方知道:你偷错人了。
哪怕最后东西拿不回来,也得让旁人看到:我们不沉默。
而这,恰恰是欧洲这些年最缺的东西。
在那片街头巷尾,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的灰色地带里,警察街坊都想息事宁人,谁都不愿去碰这摊子烂事。正因如此,那些敢于站出来的人,反而成了不可小觑的变量。
我不是在美化个人反抗。
我只是想说,在某些时候,普通人的一次不退让,比千篇一律的法条解释,更能改变现状。
比如那面锦旗。它并非仅仅象征着正义将邪恶战胜;它甚至都未具备过于高深的法律层面的意义。不过就在它被悬挂在意大利地铁站的那一瞬间,反而成了治安得以改善的一个起始之点。
你可以说它小题大做,也可以说它意义有限。但在那个被小偷盘踞十几年的空间里,一群游客的追贼行为,确实比数不清的注意防盗提示牌更管用。
他们不是英雄,也不想当英雄。
他们只是很清楚一个道理:你不怕事,事就怕你。
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