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体验师Weifeng,Ben🧧

你知道怎么清除大脑中的微塑料吗

31 丨10小时前

长久以来,人为制造的微塑料被广泛使用,其在环境中的浓度也呈指数级增长。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微塑料在人体内的多个器官均有积累,比如肝脏、肾脏、脑组织等。此外,最新的研究还将微塑料与机体的健康关联在一起,例如,在细胞培养和动物暴露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微塑料能够加剧疾病或导致毒性结果。


研究团队在 Nature Medicine 杂志发表文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大脑中的微塑料积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且这些微塑料的积累不受年龄、性别、民族等因素的影响,表明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更加重要的是,研究人员还在一组确诊为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观察到更多的微塑料积累,提示其可能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除此之外,基于来自骨骼、软骨和椎间盘的 24 个样本,研究人员首次在骨骼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并对其沉积模式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微塑料通过血液循环侵入骨骼、软骨和椎间盘,并在这些区域形成不同的微塑料积累模式。


1、罗伊氏乳酸杆菌可降低微塑料/纳米塑料所引发的毒性


对于微塑料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检测微塑料的存在,以及微塑料暴露对动物(特别是水生生物和哺乳动物)毒性作用研究,但鲜有研究探讨如何去除已经侵入到人体的微塑料。不过,近期来自我国学者的两项研究为去除人体积累的微塑料提供了新的策略。


揭示了罗伊氏乳酸杆菌对于微塑料/纳米塑料的毒性缓解作用,并建议将罗伊氏乳酸杆菌菌株作为一种膳食干预措施来降低体内微塑料/纳米塑料引起的危害。


作为一种益生菌,罗伊氏乳酸杆菌被认为是安全的食品级微生物,可以修复肠道屏障、调节肠道菌群以及宿主免疫等。此外,还有研究发现特定的罗伊氏乳酸杆菌菌株可以吸附有害物质并促进其外排,以减轻有害物质暴露引起的毒性。


研究人员探讨罗伊氏乳酸杆菌在体外和活体内对微塑料/纳米塑料暴露诱导的毒性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罗伊氏乳酸杆菌对微塑料/纳米塑料具有较高的相互吸附能力,并对微塑料/纳米塑料暴露引起的毒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罗伊氏乳酸杆菌尽管与微塑料/纳米塑料的相互吸附较低,但在上调紧密连接蛋白的相对表达和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罗伊氏乳酸杆菌能够在体内吸附并排出微塑料


基于高通量筛选技术,研究人员对 784 株细菌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对它们吸附 0.1μm 聚苯乙烯颗粒的能力进行测定。在众多菌株中,研究人员发现罗伊氏乳酸杆菌在体外展现出最佳的吸附效果,且对不同类型的微塑料均有吸附效果。


在随后的动物模型中,经这些罗伊氏乳酸杆菌处理的小鼠,其微塑料排泄率提升了 34%,肠道内残留的微塑料颗粒减少了 67%。此外,使用罗伊氏乳酸杆菌,还能有效缓解微塑料所诱导的肠道炎症。


大脑累积的微塑胶比肝脏和肾脏多 7~30 倍?永久化学物会与血液中的蛋白质结合,时间久了,会在体内累积,产生问题。一份报告发现,每个人的大脑中平均有 7 克塑胶!


塑胶回收是一个骗局!实际上只有 9% 的塑胶可以回收,大部分都沉入海底。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发可以吃塑胶的微生物、真菌和酵素。但在这些技术开发出来前,只能做两件事来清除体内的微塑胶。


1.避免使用塑胶制品!

2.优质深度睡眠,对于清除大脑中的微塑胶,至关重要。启动自噬作用,也可以排出微塑胶。可以口服德国膳食补充剂Fit line小白助眠。断食至少18小时,是引发自噬作用的最佳方法之一。


试试以下方法减少微塑胶:

1. 使用滤水器

2. 不要用塑胶砧板

3. 不要用洗碗机球

4. 改用可生物分解的咖啡滤纸

5. 吃来自古老海底的海盐

6. 选择不含塑胶的天然茶包

7. 不要用塑胶婴儿奶瓶

8. 使用不锈钢水瓶

9. 使用不含塑胶的海绵

10. 不要吃罐头食品和罐装饮料

11. 使用竹牙刷

12. 不要用铁氟龙锅

13. 使用玻璃保鲜盒

14. 不要用塑胶牙线

15. 使用100%有机棉卫生棉条

16. 口服德国膳食补充剂Fit line,促进深度睡眠。罗伊氏乳酸杆菌DSM17938,减少慢性炎症,氧化吞噬塑料微粒。


总的来说,前期的研究聚焦于检测人体内残留的微塑料以及其潜在的毒性作用,学者最近的两项研究则为去除体内的微塑料提供了新的策略,两项研究一致性地发现,特定的罗伊氏乳酸杆菌菌株,可通过其生物结合能力以及改善肠道环境而发挥去除微塑料和缓解毒性的作用,突出了使用罗伊氏乳酸杆菌清除肠道环境中微塑料并降低微塑料相关健康风险的潜力。

杜塞尔多夫

0
1
4
他的发布
其他相关
1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