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体验师Weifeng,Ben🧧

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正骨与穴位推拿

31 丨1天前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症"范畴,《素问·举痛论》言:"腰者,肾之府",其病机多为肝肾亏虚、气血瘀滞,兼夹风寒湿邪侵袭。




一、病因病机与治疗原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症"范畴,《素问·举痛论》言:"腰者,肾之府",其病机多为肝肾亏虚、气血瘀滞,兼夹风寒湿邪侵袭。中医正骨通过调整腰椎小关节紊乱,恢复脊柱力学平衡;穴位推拿则疏通膀胱经、督脉经气,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推拿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水肿,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二、核心穴位与推拿手法


(一)特效穴位组合


1. 夹脊穴(L1-L5):沿脊柱旁开0.5寸纵向排列,用拇指推法疏通督脉与膀胱经经气。


2. 环跳穴:侧卧取穴,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外1/3处,深层为坐骨神经干,施以点按法可缓解下肢放射痛。


3. 委中穴:腘窝横纹中点,膀胱经合穴,《四总穴歌》云"腰背委中求",弹拨此穴可松解腘绳肌痉挛。


4. 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胆经合穴,配合承山穴(腓肠肌两肌腹间)可增强舒筋活络功效。


(二)三步正骨法


1. 触诊定位:采用"三指触诊法"(拇指、食指、中指沿棘突及椎旁肌滑动),精准判断错位节段。


2. 腰椎旋转复位:患者坐位,医者一手拇指顶推偏歪棘突,另一手扳肩做反向旋转,常可闻及关节复位弹响。


3. 牵引按压:患者俯卧,医者双手交叉按压患椎,助手持续牵引双下肢,利用杠杆原理扩大椎间隙。


三、辨证施术与注意事项


(一)分型论治要点


1. 气滞血瘀型:加用膈俞(背部第7胸椎旁开1.5寸)、血海(髌骨内上缘2寸),配合刺络拔罐。


2. 风寒湿痹型:温针灸肾俞(L2旁开1.5寸)、命门(后正中L2棘突下),推拿后加用TDP神灯照射。


3. 肝肾亏虚型:按揉太溪(内踝尖与跟腱间)、三阴交(内踝上3寸),配合滋补肝肾中药外敷。


(二)禁忌症警示


1. 急性炎症期(白细胞升高)


2. 严重骨质疏松(骨密度T值<-2.5)


3. 马尾神经综合征(大小便失禁)


4. 中央型突出伴椎管狭窄


四、居家康复训练方案


1. 麦肯基疗法:每日3组俯卧伸展运动,每组10次,改善椎间盘营养供应。


2. 五禽戏虎戏:模仿虎扑动作,增强腰背肌力量,注意保持脊柱中立位。


3. 药枕疗法:川芎30g、羌活20g、艾叶15g装入布袋,睡眠时置于腰部下方,温经通络。


五、临床研究佐证


《中国骨伤》2022年研究显示,正骨推拿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达92.3%,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MRI影像学显示,治疗后突出椎间盘回纳率较对照组高38%,黄韧带厚度减少1.2mm。





正骨推拿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常用方法,以下是相关介绍:


• 调整脊柱关节位置:通过特定的手法纠正椎间关节的错位、紊乱,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和力学平衡,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


• 缓解肌肉紧张:能放松腰部及臀部等部位紧张的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减轻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


• 促进椎间盘回纳:适当的推拿力量可增加椎间隙宽度,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创造条件让突出的椎间盘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的刺激。


常用手法


• 揉法:用手掌或手指在腰部疼痛部位及周围进行轻柔的揉动,以放松肌肉,缓解疼痛。


• 滚法:利用小鱼际或手背在腰部做来回滚动,可改善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按法:用手指或掌根按压特定穴位,如肾俞、委中、环跳等,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 扳法:包括斜扳、后伸扳等,可调整腰椎关节的位置,纠正椎间关节的紊乱,但扳法需要专业医生操作,且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使用,避免造成损伤。


治疗周期


一般来说,正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反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常每周进行2到3次推拿治疗,一个疗程大约10到15次。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能需要多个疗程。


注意事项


• 并非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适合正骨推拿,如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腰椎骨折、肿瘤等情况的患者应禁止使用。


• 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同时可配合腰部的康复锻炼,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巩固治疗效果。


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正骨与穴位推拿疗法解析



六、专家建议


建议患者建立"三维健康档案",记录疼痛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变化。治疗周期以20次为1疗程,每周3次,治疗期间佩戴腰围保护,避免弯腰搬重物。对于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者,应及时评估手术指征。


此疗法体现了中医"筋骨并重"的整体观,通过调整脊柱力学结构与调和气血阴阳双重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临床实践中需严格遵循"辨证-定位-施法"的诊疗规范,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德国中医正骨推拿,请联系我们。

杜塞尔多夫

0
1
9
他的发布
其他相关
1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