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韩国到底是什么……最高法院对李在明的判决令美国人震惊,他对此有何评论

40 丨13小时前

我是一个边缘人,在韩国出生长大,但一生中有一半时间在美国生活。因此,有时两个社会都会感到陌生,而有时差异会变得更加明显。此次最高法院的发回重审判决,再次凸显了中美两个社会在言论自由和政治司法化方面的根本差异。令人尴尬的是,这项裁决是在我登记在海外投票后做出的。

大法官.png

我的美国同事听到判决消息后问道:“你在哪里看到的?”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他这样解释,并将其与美国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卡玛拉·哈里斯在上次总统大选中败给特朗普,现任特朗普政府以竞选期间撒谎的罪名起诉她,在二审中判其无罪,但最高法院却以有罪判决将案件发回下级法院。他看上去好像不敢相信这件事。

这很有道理。在美国,有一条强有力的原则,即法院不应该推翻选民的判断。当我读到最高法院的这项裁决时,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纽约发生的两起事件。一是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刑事起诉,二是针对前国会议员乔治·桑托斯的驱逐和处罚。这两起事件都引发了美国社会关于言论自由、政治谎言、司法干预范围等问题的重大争论,并提出了关于民主的本质问题:谁应该做出政治判断?

特朗普11.png

美国司法部门在特朗普案中推迟最终判决的克制

许多韩国人可能还记得,上次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特朗普向色情明星支付封口费的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该事件原本是2016年总统大选的一个争议议题,但在2023年和2024年总统大选中再次成为关键议题。这一次,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性丑闻,而是升级为刑事审判。特朗普因该事件被判34项重罪。

案件的关键在于,特朗普向这位色情明星支付了13万美元,然后在自己的账簿上将其记为“法律咨询费”。纽约检察官认为,每一份虚假会计记录都是单独的伪造行为。其结果就是所谓的“分割起诉”,即一个案件被分割成 34 项重罪指控。

自特朗普被起诉以来,美国国内就存在着对其法律过度行为的争议。这 34 项重罪指控源于同一起事件,对于分别起诉这些指控的方式是否合适存在争议。反特朗普阵营试图通过将特朗普定性为重罪犯来阻止他竞选总统,并且还有人批评将司法系统用于政治目的是否民主。

与此同时,2024 年 5 月,纽约陪审团裁定他 34 项罪名全部成立。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判重罪的前总统,政治风暴随即爆发。反特朗普阵营高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即便如此,一些理性人士仍担心司法部门阻碍了选民的选择。

当然,特朗普的支持者强烈反对此举,称其为“政治迫害”,并继续威胁法庭。法官及其家人收到了死亡威胁,在极右翼的抗议下,法院周围的紧张局势加剧。除了法律案件之外,有罪判决还进一步加深了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

最终,法院的判决非常重要。然而,与韩国最高法院近期的案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纽约法院却迟迟没有做出裁决。最终裁决原定于2024年7月作出,后推迟至9月,再推迟至11月,最后推迟至总统大选之后。虽然有人批评法官屈服于特朗普支持者的威胁,但更根本的原因却不同。法院不应超越选民的判断,是美国民主的原则,司法克制保护言论自由,并被强调为宪法的首要价值。今年1月,特朗普当选后,纽约一家法院判处他“无条件释放”,而不是监禁。这是一项尽管判定有罪,却不施加任何惩罚的判决。法院在裁决中表示:“对现任总统执行监禁超出了司法部门的职责范围。”这并不是为了偏袒某个特定的个人,而是尊重选民在总统选举中已经做出决定的事实。

此案已超越了简单的法律判决,并引发了“谁是政治的最终裁判者”的思考。美国司法系统虽然正式作出了有罪结论,但在执行刑罚的时间和方式上,却彻底把选民的选择放在了首位。这是为了防止司法凌驾于政治之上而实施的制度约束。

司法干预只针对谎言——桑托斯案

特朗普2.png

伴随特朗普事件,美国政坛又有一位人物引发巨大争议。此人就是前国会议员乔治·桑托斯。他于2022年当选纽约州第三选区众议院议员,当选后揭露的谎言超乎人们的想象。他的大部分说法都是不真实的,包括他毕业于纽约大学、曾在华尔街一家大型金融公司工作、是犹太血统、是 9/11 恐怖袭击受害者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捏造自己历史的政客。

尽管如此,他仍然在任大约11个月。如果是在韩国,这种情况就会立即进行检察调查和刑事起诉。但美国首先选择了政治解决,而不是司法报复。经众议院道德委员会调查后,他于2023年12月1日被投票罢免,这是共和党议员首次未经定罪而被开除。看着这个漫长的过程,我有一种感觉:让一个通过谎言当选的人执政这么久是错误的。

值得思考的是,虚假记录本身并不直接受到刑事处罚。他后来被指控犯有明显的刑事罪行,包括竞选财务欺诈、身份盗窃和伪造,并最终于四月被判入狱。

桑托斯案表明的关键一点是,政客的谎言是在政治领域而不是刑法领域内处理的。道德责任由选民自行决定,而法律责任则只有在明确证明存在犯罪行为后,才通过司法程序行使。说谎并不会立即受到刑事处罚。首先起作用的是通过选民判断的政治解决方案,然后是议会和新闻界。

当然,美国的这个体制也存在风险。真正的选举充满谎言。就特朗普而言,尽管他撒了无数次谎,但事后并没有人说他会受到刑事起诉。但美国民主选择了一种信任人民判断而非司法干预的制度,即使这样做有风险。特朗普之所以没有被逮捕,并不是因为他无辜,而是出于司法部门不会干预总统选举政治决策的原则。

桑托斯案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政治表达稍有不准确就立即给予刑事处罚的方式绝不是一种更民主的措施。此案再次证明,法官选举的主体不是法院而是公民,政治问题应该通过投票而不是法律来解决。如今,美国民主陷入了很大混乱,但事实仍然是,选民才是更强大、更有权力的裁判。

人民是法官

特朗普3.png

韩国一直在迅速转变其经济和社会制度以适应美国模式。但司法系统是个例外。日本在殖民时期引入的西方现代法律体系至今基本保留下来。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再次暴露了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从司法部门试图超越选民判断的态度中,甚至可以看出其傲慢。

言论自由不应仅仅建立在言论的权利之上,而应建立在公民能够做出自己判断的信念之上。政治表达本质上是不完美的,其解读必然会随着背景和观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如果司法部门开始任意设定言论的界限,公民的判断权和言论自由必然会受到限制。美国并不完美,但司法部门不会任意干预有关公共事务的夸大其词甚至彻头彻尾的谎言。它基于民主原则,即大多数公民的判断应优先于少数人的司法权。

韩国和美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传统,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独特的法律体系和文化语法。因此,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也必须得到尊重。然而,这项裁决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司法部门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干预政治表达?司法判决是否应该优先于选举中的选民?

耐人寻味的是,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竟然以“普通选民的印象”作为判定违法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选民应该是最终判断这种印象的人。这项裁决矛盾地重申了“公民是法官”的民主原则。我希望这项裁决能够引发更多热烈的公众辩论和讨论,并且选民最终能够清楚地向自己表明谁拥有决策权。


首尔

0
1
他的发布
其他相关
1
发送